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江陵 > 历史人文

江陵记忆(一) 沙岗年关暴动

信息来源: 江陵县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18-06-05 00:00 | 字号:       | 分享:
江陵县档案局、江陵史志学会编著的《江陵记忆》记录了若干革命遗址、历史遗址故事,一个个故事及其人物连缀起江陵历史。今年是沙岗年关暴动90周年,本期推出革命遗址篇《沙岗年关暴动》。

沙岗年关暴动

【沙岗年关暴动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湖北、湖南两省利用年前时节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机,普遍向敌人发起新的进攻。湖北省委及时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要求各地城乡举行年关暴动。中共江陵县委认真分析了本县的具体情况,认为沙岗地区具备首先举行年关暴动的基本条件,决定以沙岗为年关暴动点,继而影响和推动各地的年关农民武装暴动。

沙岗红军街

沙岗位于江陵县东北部的白鹭湖西岸,与潜江、监利毗邻。水路上通荆沙,下达武汉,是一个较为繁荣的湖区小镇。周围港汊交错,湖泊棋布,芦苇茂密,蒿草丛生,水道迂回曲折,陆地只有围堤与外界相连,一旦掘断堤埂,即可断绝陆路交通。大革命时期,沙岗地区已建立了伍家湾(现李公垸村)、沙岗、新观(现荆台村)、黄彩剅和公议场5个党支部,农协会员发展到3000多人。由于地处偏僻,反动统治较为薄弱,“4.12”和“7.15”反革命事变后,党和群团组织虽停止了活动,但均未遭到破坏。党的“八七”会议后,共产党员陈香波、彭之玉、黄希香、马子厚、邓诗福、陈新发等人,携带德造手枪12支,先后秘密返回沙岗地区,在鄂西特委和中共江陵县委的领导下,深入到贫苦农民中展开活动。他们以党团员和农运骨干为主体,组织起一支30多人的农民赤卫军。按照鄂西特委关于农民秋收暴动计划,发动了邹家集暴动,处死了大土豪何锦富,缴获银元3000多块。因为缺乏斗争经验,遭敌围攻,农民赤卫军被迫撤回沙岗农村。
县委确定以沙岗为年关暴动点之后,中共郝分区委(主要活动点在沙岗、黄彩剅)按照县委的决定,做了认真的研究和积极的准备工作。他们认为,邹家集暴动失利的重要原因是农民赤卫军装备差,刀、矛和梭标敌不过敌人的洋枪。
为解决装备问题,彭之玉等党员智取了白马寺胡家场团防局的长枪6支、短枪3支,通过打土豪张小仲,罚得现洋15000块,加上邹家集暴动中缴获的3000多块银元,一共从武汉购买了10支手枪。后又利用沙岗开明绅士彭作仁在荆沙政界军界的影响,从徐源泉驻沙市部下处买得手枪30支和一批子弹。
在筹集装备的同时,赤卫军人数扩充到100多人,组成一个中队,下辖3个分队。为了提高了纪律性和战斗力,陈香波等负责人将赤卫军集中到湖中僻静处进行了训练。
为确保沙岗年关暴动的顺利进行,加强年关暴动领导,县委成立了江陵县年关暴动委员会,陈香波、彭之玉、马子厚、黄希香等为委员,拟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
暴动前夕,区委连续在黄彩剅召开两次秘密会议,一次在马氏宗祠举行动员大会,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协骨干在暴动中统一行动,一次在黄彩剅普福寺庙内举行暴动骨干会议,宣布行动方案、领导人人选和具体分工等。
1928年1月23日凌晨,正是农历正月初一出行大吉的时候,沙岗年关暴动行动开始了。为了便于辨认敌我,暴动队员的右臂上系上了一条白手巾,按照计划,暴动队员分两路行动,一队由邓诗福、陈新发率10余人,首先摸到镇上劣绅朱敬亭的鸦片馆,叫开大门,一刀砍死了听差。
这时,朱敬亭正躺在床上抽鸦片,听到响动,情知有变,仓皇爬上楼,翻屋顶逃窜。暴动队员放火烧了朱敬亭的鸦片馆,接着又点燃了设在沙岗镇上的国民党盐卡。另一队由陈香波、彭之玉带领30余人攻打敌水警队。这支敌水警队有28人,是沙岗五帮会首孙福昌不久前才从荆沙搬来准备镇压革命的反动武装。英勇神速的暴动队员突然降临,正在聚赌的28名水警官兵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当了俘虏,缴获炮船2艘,土炮1门,长枪28支,子弹10箱,两路得手,沙岗镇被暴动队所控制。与此同时,沙岗周围农村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协骨干一起行动,抓紧出布告、散传单、贴标语,有的往返传送情报,保持同暴动指挥部的联系。“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等革命标语,一夜之间几乎贴遍了沙岗所有村落。
为了扩大革命声势,大年正月初一,暴动指挥部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当游行队伍途经林家垱时,农民群众纷纷加入游行的行列,组成了一里多路的“长龙”,威武壮观。抵达林家垱后,暴动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的严正要求,当场处决了本地土豪李久安。
游行人群返回沙岗后,暴动委员会在沙岗举行庆祝大会,宣布成立江陵县农民协会,陈香波任委员长,改农民赤卫军为江陵县工农兵大队(习惯称白鹭湖游击队),由陈香波领导。会上还公开处决了为非作歹、民愤极大的五帮会首孙福昌和大恶霸杨希古。
沙岗年关暴动,是中共江陵县委根据中央和湖北省委关于“利用年关时节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机,普遍向敌人发起新的进攻”的指示所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反映沙岗年关暴动电视剧《荆江情仇》

本文作者:黄森林

来源:江陵县档案局、江陵史志学会

编辑:张怡

编审:姚怀胜